发布:2024-04-08 15:00:39 关注:3543次
一、课题组简介
合作导师:秦华鹏,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环境与能源学院教授、博士生导师、院长。通过环境、生态、水文、gis与遥感、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等多学科交叉,从事海绵城市与低影响开发、城市内涝与面源污染、河流海洋生态环境、红树林保护与生态修复、智慧水系统等研究。先后主持/参加了国家973项目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/重点项目、国家水专项、国家重点研发项目、欧盟第七框架计划项目等,已在国内外重要期刊上发表论文80多篇,出版学术著作3部。
在研课题:(1)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课题“大型运河工程廊道生境的生态响应与水生态安全保障技术体系研究”,以江海连通的“世纪工程”——平陆运河为研究对象,开发运河廊道生境模拟技术,解析运河廊道生境生态响应,构建生态安全保障技术体系;(2)深圳河湾水质与水生态精细智慧化管理项目,开展河流海洋生态环境的机理模型、机器学习、深度学习模型的开发与应用等;(3)深圳市可持续专项“城市内涝韧性的时空动态评估、模拟与调控研究”,开展基于大数据的城市内涝韧性时空动态评估、基于人工智能算法的城市内涝时空变化模拟、基于海绵城市建设和智慧调控的城市内涝韧性提升等技术研发。
招聘需求:因科研项目需要,本课题组计划招收博士后1-2名,诚邀对本课题组研究感兴趣的海内外优秀博士加入。
学院主页:https://see.pkusz.edu.cn
二、研究专业/方向
生态与智慧水系统
三、职位描述
1.参与以下项目课题: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课题“大型运河工程廊道生境的生态响应与水生态安全保障技术体系研究”、深圳河湾水质与水生态的智慧化管理项目等。
2.负责(1)河流、近海生境变化与生态响应的监测、机理解析、模型开发、修复与调控技术体系研究,或(2)河流海洋生态环境的机理模型、机器学习、深度学习模型的开发与应用等。
3.开展相关实验、观测或数学模型研究,撰写论文、专利申请和研究报告,协助项目管理,协助指导研究生等。
四、应聘要求
候选人基本条件
1.有相关领域的博士学位(获得博士学位不超过3年),年龄不超过35周岁;对研发有热情、动手能力强;
2.发表第一或通讯作者sci论文1篇(含)以上;
3.进站后须全职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;
4.身体健康,责任心强,勤奋努力,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;
5.符合北京大学博士后的招收条件。
候选人附加条件
要求(1)具有环境学、生态学等相关学科基础,具有较强的实验分析和现场调查能力,有河流海洋生态环境调查经验者优先;(2)具有生态环境数学模型、gis与遥感、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等相关学科基础,具有较强的数学建模能力,熟练掌握大型软件与编程语言者优先。
五、年薪标准
1.基本年薪约12万/年,社保及公积金缴纳基数根据深圳市有关规定执行;
2.考核优秀和良好者,获得深圳市在站博士后生活补助18万元/年×2年=36万元;
3.出站后留深圳工作者,可申请科研启动经费(30万)、深圳市高层次人才津贴等(160万);
4.协助解决学校宿舍或附近人才公寓。
六、申请材料
1.个人陈述,描述个人研究方向、研究兴趣等;
2.个人简历,包括个人基本信息、学习经历、工作经历、参与科研项目与发表论文列表、博士论文题目及摘要;
3.其它应聘者认为重要的材料。
七、联系方式
秦华鹏,电话:0755-26035291,邮件:qinhp@pku.edu.cn
请申请人将申请材料发送至联系人邮箱,邮件标题为“应聘博士后+姓名+单位+高校人才网”;初选通过后,邮件或电话通知候选人。【快捷投递:点击下方“立即投递/投递简历”,即刻进行职位报名】
八、有效期
【1】凡本网注明"来源:"的所有文字、图片和音视频稿件,版权均属于,转载请必须注明,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。
【2】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,是本着为求职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,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,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。其他媒体、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,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,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。
【3】如涉及作品内容、版权等问题,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。
其他教职工招聘